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三百六十六章 麻类作物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三百六十六章 麻类作物 (第2/2页)

石八斗。豆生五六叶,锄之。”
  一亩地,用豆种两升,施肥十二石八斗。
  一石,一百二十斤。
  八斗,一石的十分之八,八斗为九十六斤。
  在豆苗有五六个叶子的时候,便可以锄草了。
  那为何,不早点锄,不晚点锄呢。
  锄的早,豆苗就还没发芽呢,不知道哪里有豆,一锄,力气稍微大一点,就把埋在土里的黄豆给刨出来了,岂不尴尬。
  而要是,锄草的时间点要是晚了,等豆秧一大片的时候,此时,田地全都是豆秧了,下锄头都不好下。
  而且,高的草不好刨根,低的草,被豆秧遮着,不容易看见。
  “旱者溉之,坎三升水。丁夫一人,可治五亩。”
  虽然大豆比较耐旱,旱了就用水浇一下,一个地坎儿,可以倒上三升水,一个青壮劳力,足可料理五亩地。
  “至秋收,一亩中十六石。”
  十六石,一石一百二十斤,汉代的斤,250g一斤。十六到,八九百斤豆……这么多??
  李孟羲差异极了。
  黄豆产量竟然这么高的吗,而且,黄豆蛋白质含量比小麦高的多,油脂也比小麦含的多,同等重量的黄豆,能提供更多能量,俗称,更抗饿。
  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,李孟羲觉得。
  黄豆为何比小麦产量还高,李孟羲感觉极其奇怪。
  再下边,是小豆,即绿豆的种植技术。
  “小豆不保岁,难得。”
  第一句,便简明扼要的写出了绿豆这种作物的特点,绿豆抗灾能力差,旱灾之年,绿豆很可能一个豆荚都不挂,一年绝收。
  所以绿豆在灾年万不能种。
  “椹黑时,注雨种,亩五升。”
  种绿豆的时间,在桑椹紫黑的时候,下雨之后就可以种,一幕,用豆种五升。
  “豆生布叶,锄之;生五六叶,又锄之。”
  此处的锄之,不是锄豆秧,是锄田地里的杂草。
  在绿豆生一个叶子的时候,可以锄草,生五六片叶子的时候,可以再一次锄草。
  “大豆小豆不可尽治也。古所以不尽治者,豆生布叶,豆有膏,尽治之则伤膏,伤则不成。”
  此段应为,黄豆和绿豆不能一直种,原因未知。
  “而民尽治,故其收耗折也。故曰,豆不可尽治。”
  与李孟羲理解冲突的是,现在农业中所讲,豆科植物有很强的固氮作用,土地如果贫瘠,种两年豆,土地就会变得肥沃了。
  可能,是不同作物对土地微量元素的吸收不同吧,所以才不能连续种。
  再下,枲。大概是,一种用于织布的东西不是粮食。
  春冻解,耕治其土。春草生,布粪田,复耕,平摩之。
  所有作物,都是春天土地解冻的时候种的,然后,把地耕一遍,犁一遍,再把土翻一遍。
  春天地里的草开始生长的时候,把地耕种一遍,犁一遍,钯一遍。
  土地打理好了,就可以开始种植了。
  然后,就可以播种了。
  汜胜之书中没有写明的是,这种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如何,抗旱抗涝又能如何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