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920章 【0921】,我好羡慕你们(二更) (第1/2页)
这夜,无星无月,只有阵阵的晚风习习。 其实这样的夜晚还是挺舒服的。 但是同样的,这样的夜晚也正非常适合做一些事儿的。 不是有句老话叫做: 月黑风高夜,探墓夺宝时。 其实如果用缪如茵的话来说,月黑风高夜,飞鬼走怪时。 这样的夜晚,最是适合那些大大小小的,还游荡在人间的灵体,或者是恶鬼们现身了。 所以今夜,也是一个夜探昭陵的好时间。 试想一下,如果你去对方的老巢,结果因为时间不对,结果对方的老巢里,人家完全没有想现身的意思,所以如果去的时机不对的话,那么所谓的夜探便也没有什么卵用了。 两个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房间。 阴气笼住了宾馆里的监控设施,所以虽然两个人皆是大大方方地走出去的,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发现。 …… 昭陵位于九嵕山上。 九嵕山山势突兀,海拔1188米;地处泾河之阴、渭河之阳,南隔关中平原,与太白、终南诸峰遥相对峙;东西两侧,层峦起伏,亘及平野。主峰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,高高拱举。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,因而得名九嵕山。 华夏古代所谓的陵墓堪舆风水之说,伴着姓氏的不断扩大及五行阴阳之说的流传而逐渐完善,至南北朝时基本形成了一套评定风水好坏的理论。 九嵕山满足了堪舆家认为帝王陵墓应具有的所有条件,自唐以来,堪舆家普遍认为昭陵的风水为华夏历代帝陵之最佳者。 九嵕山本自古有之,当年据说汉武帝也曾想要选此为陵,可是却被东方朔阻止了。 东方朔言道: “选陵址主要看三个因素,一是龙,即地脉之行止起伏,也就是看山脉,观察山脉走向、形势;二是砂,看主要山与周围山的朝迎关系;三是水,就是看水口、流向形态、与山形的关系等。从东南方向看九嵕山是一笔架,中问山峰高,两边低,陛下要选陵址,必选在中间峰上,因为中峰乃皇帝峰。 但九嵕山三峰高低不均,主以前、以后君王势弱,难道陛下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才华胜于自己,而使刘氏江山更加稳固吗?另外,九嵕山水向也不佳,前有渭河自然美妙,但后有泾水,割断九嵕山山脉,大的引起江山易手,小的注定国势不兴。” 所以汉武帝遂放弃了想要以九嵕山为陵的想法,继尔令择了陵址之处。 而汉武帝之后的帝王,也皆是因为东方朔之言而没有选择九嵕山为陵。 直到唐太宗之时,著名的阴阳学家李靖便向其推荐了九嵕山。 当时唐太宗大吃一惊,忙说了汉武帝时东方朔之言,只是李靖却说: “九嵕山有帝气,若平民葬于此,必有王气再显,恐夺李家江山。汉武帝选陵址是在山下选,陛下选在山上,只要穴址选好定能弥补此地风水上的不足。陵址可定名为昭陵,凸现阳气,”昭“拆开为”召“、”日“,”昭“有召集、收集的意思,”日“为阳,代表帝王之气。此名可以弥补泾水割断龙脉的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