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重生之邀请的代价 第187节 (第2/3页)
7年梅兰芳青少年杯京昆戏曲大赛的直播,我是主持人小雨。” ??“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莫。” ??决赛的舞台更大,戏曲频道方面也拨来了两位当家主持人一起镇台。 ??等他们寒暄完,回顾了上期赛事,再讲明了这期规则后,今天的选手滕香玉和裴正刚一同上台,对唱了京剧名段《春秋配》中的一场。 ??听完后,照例是史康信第一个开口,“咱们这决赛,阴盛阳衰,这种男女对唱,怕也是少见。” ??评委席上的其他四人都跟着笑了。 ??史康信继续说:“《春秋配》这场戏原本是豫剧,是豫剧皇后陈素真先生、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的代表作,为秦腔传统剧目。所以其实你们要想唱出花来,唱豫剧是最好的,不过可惜我们第一场比的不是别家本事,也不是要看你们打擂台,所以,其实你们选这个也是没什么看点。” ??台上两位小选手有些尴尬的笑了笑。 ??史康信在这个舞台上向来以“辣评”著名。 ??“京剧《春秋配》,唱得最好的就是张派,张君秋先生的张派。小钟,您不是会一点张派?不如您给这两个小的露一嗓子?” ??钟月明有点怵,“就别了吧?”史康信已经做了白脸,她再帮着就有点不合适了。她扶着话筒说:“史老师,您就直接点评呗。” ??点评就点评,史康信可不给面子,直接把分数也给爆了,“选错曲了,但功底还在,两个我都给78分。” ??这种平衡的分数一下子就被别人学到了。 ??钟月明立马说:“我的观点跟史老师一样,但是我觉得你们对唱挺好的,所以我都给85分。” ??她身边的郑秀明装模作样的“嗯”了两下,然后跟着给出了两个86分的分数。 ??两位选手分数都一样的话,这轮比赛就完全失去了价值。 ??但是导演也拦不住刘立和李幼荣学着来啊。 ??完全看不起清楚优劣的两位选手在打分成绩结束后,一起退出舞台。 ??他们要去换装准备下场比赛了。 ??趁着这个机会,导演躬身走到评委席前对他们说:“老师们,从下场开始,就不要出现平分这种情况了吧?” ??史康信翻了个白眼,“他们学我我能怎么样?” ??李幼荣在一边看着,只是笑。 ??等主持人在台上生拉硬拽扯了五分多钟后,裴正刚登台了。 ??一首《青藏高原》,响彻整个演播厅。 ??点评是要放在一起,所以唱完后,评委们也没开口,他们目送着裴正刚走到一边休息区,然后等主持人报完幕后,望向抱着琵琶,穿着旗袍缓缓登台的滕香玉。 ??跟在她后面穿着长袍,拿着三弦一起来的,是她的父亲。 ??等他们在红木椅上坐下,再摆好架势,全场响起了掌声。 ??滕香玉抿了抿嘴,看着主机位,一拨琴弦,开口唱道:“陆庆云小姐病犯七情自言自语,岂知晓外头红玉丫环隔仔纱窗侧耳静听……” ??? ??作者有话说: ??这两天状态不好等我调整一下再爆发啊,么么哒。 ??第173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??评弹又称苏州评弹、说书或南词,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。是一门古老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。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,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。弹词一般两人说唱,上手持三弦,下手抱琵琶,自弹自唱,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。1 ??滕香玉这回唱的,就是《落金扇-庆云自叹》段。评话和弹词均以说表细腻见长,吴侬软语娓娓动听;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,妙趣横生。2在场的人北方人居多,虽然大部分都听不懂,但听着那个调子,也能成为另外一种享受。 ??等滕香玉表演完,做了相当完美功课的主持人一上台就对李幼荣说:“我刚才在台下看见徐老师您听得摇头晃脑的,似乎特别享受的样子。不如,这一轮就请您先来评价?您觉得我们小选手的评弹唱得怎么样?” ??李幼荣还真没想到主持人会拿自己开涮,看到摄像机切过来,他抿着嘴笑了笑,看了旁边的四位前辈一眼后老实的说:“我刚才听着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地方吧,就是桌上少了碟花生米儿。” ??“您还真把这儿当茶馆啦?”男主持人小莫吐槽了一句,然后问道:“所以您是能听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