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59节 (第2/2页)
??朱棣叹了口气,看向吏部尚书蹇义和兵部尚书茹瑺说道:“有件事,还没有跟两位说。” ??两人放下茶杯连忙起身,却多少有些不自在,户部尚书夏原吉则若有所思。 ??两人心头只道,既然是二皇子的事,可别让我们掺和进立储之争,惹得一身骚。 ??皇帝的话语却有些偏离了他们的想法。 ??“化肥仙人,还有两个月就要出狱了。” ??啥? ??吏部尚书蹇义和兵部尚书茹瑺一愣。 ??化肥仙人,他们知道,雕像在那摆着呢。 ??出狱,是什么意思? ??难道化肥仙人不是仙人,而是人? ??朱棣解释道:“不错,便是如伱们所想,化肥仙人只是朕假托其人之名,事实上,不仅其人在诏狱发明了化肥,而且过去朝廷所提出的种种政策,譬如和平削藩、摊役入亩、大明国债等等,都是其人的建议。” ??什么? ??吏部尚书蹇义和兵部尚书茹瑺相对而视,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难以相信。 ??这怎么可能? ??如此多的定国神策,竟然都出自一人之手笔? ??他们原本还以为,这是道衍等谋士群策群力做出的谋划。 ??如今想来,这些政策确实跟道衍等燕王潜邸谋臣施政的办法,有很大不一样的地方。 ??但即便再难以置信,随着他们的老朋友户部尚书夏原吉的肯定,他们也只得相信。 ??因为道理再简单不过,如果这件事情是假的。 ??皇帝和夏原吉,没必要骗他们俩人。 ??朱棣看了看他们,继续道:“此人乃是江南平民子弟,文名不显。因此,数月前朕诛方孝孺十族时被牵连也并无人在意,而二皇子在偶然间发现了这位惊世大才,听其讲课获益良多。” ??接下来,朱棣将姜星火的事情娓娓道来。 ??听完后,吏部尚书蹇义问道:“陛下,您的意思是……” ??朱棣笑眯眯地说道:“朕的意思是,此人虽然并不知情,但确实已为我大明效力,功劳卓著,不如朕拜其为国师,令其主持其所提诸事吧。” ??这是好用就往死里用的意思。 ??朱棣压根不在乎给出的名爵财富,那些东西跟姜星火给大明带来的利益相比,根本就没有可比性。 ??一年八百万两白银的石见银山,就足以镇压一切反对意见了。 ??国师! ??两位重臣陷入了沉默。 ??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 ??国师之位,是何等尊贵。 ??纵观华夏数千年来,历代君王,都极少封国师,即使真有册立国师的传统,也是极为崇高的礼制。 ??就如同元世祖忽必烈册封八思巴为大元国师一样! ??毕竟,说的玄乎一点,这关系着大明未来的气运走向啊。 ??但这个姜星火却有资格担当国师之职。 ??一来,他为大明做出的贡献太大了,之前所说的种种政策,无论是哪个,都可以称得上是惊世神策,而摊役入亩更是泽被万民之功业。 ??其次,此人身怀旷古绝学,若是大明能够得到其一二指点,就一定能够更快地发展。 ??最后,陛下如此欣赏其人,其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稳固,他担任国师,陛下绝对放心。 ??至于说他的出身和科举问题…… ??呵呵,那算是什么问题。 ??在朱棣这种皇帝的眼里,没有什么比做出贡献更有价值了。 ??朱棣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们:“两位爱卿觉得此举如何?” ??吏部尚书蹇义:“陛下英明。” ??兵部尚书茹瑺:“此乃大明之幸也。” ??夏原吉自然是同意的,而搞定了文官系统的另外两位重臣,朱棣心中石头便落了地。 ??毕竟,册封国师这种事情,绝不可能绕开文官,如果文官都持反对意见,那么朱棣也不好一意孤行。 ??这又不是封赏靖难武勋,朱棣总不好逆着舆论来做的。 ??但是,朱棣有一点没想到,或者说身为皇帝威福自专起来,他也压根没意识到。 ??国师这一职位,姜星火会不会拒绝呢? ??在正常人的思维看来,如此高位,恐怕没人会拒绝吧? ??因此,朱棣也根本就没想过,姜星火是否有拒绝的可能性。 ??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 ??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