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72节 (第1/3页)
??“小子所求不止如此。” ??若只是为了上榜,他何苦长途跋涉来到江南之地游学。他所欠缺的那一点点,兴许对于一两次的科考并无影响,然则,对于往后数十年的为官路却至关重要。 ??裴少淮这段时日专注于策问文章,为的是科考之后的仕途。 ??金榜不是终点。 ??邹阁老欣慰颔首,赞许道:“确是个好苗子。”而后进入正题,提点裴少淮道,“我点评中所言,叫你暂缓一缓,出去走一走,意不在增长见识……从裴小友文章的广度来看,你并不缺见识。” ??裴少淮惊讶,原是他会错了意。 ??他一个“外来人”又岂会缺见识呢? ??只闻邹阁老娓娓道来—— ??“策问最能彰显学子学问之厚度,可否将学问付诸于应用,不外乎三点,其一,新也;其二,细也;其三,全也。” ??“你文章见解之新奇,藏锋芒于言语间,非寻常学子所能及,可见你见识之广。” ??“细,研究之精、理解之深 ??则为细。我读你的文章,时常为你之见解所惊艳,开头满是期盼,然则通篇读完,戛然而止,主干虽有却无细枝末节相衬托,叫人意犹未尽。若想文章粗中有细,浅尝则止、囫囵吞枣皆不可行,还需沉浸进去。正如你父亲治水,抬高堤坝为主,挖渠疏通积水为辅,他打一开始心间就有注意。” ??“全,朝中各职务之间相生相克,诸位官员之间相互牵扯,以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,譬如上回我点评所言,土地兼并之弊不光在于皇亲勋贵之特权,还在于朝廷赋税之苛,若论及耕地税例,只想到户部,而忽略了其他五部九卿,在好主意也必定不能成事。” ??“故此,你出去游历,不是为了见更多事,而是为了思索事与事之间有何联系,为了钻入其中精研……此乃你文章所缺。” ??“科举之路正如此画,你最开始见到的是激流险滩,看似凶险,实则最为轻松,只需牢牢护住扁舟,与浪涛相争,占据鳌头即为胜……正如童试里,一切以文章优劣分高低。” ??“此时,你已过了千道湾、千重山,江口入海,看似一马平川,两岸摇曳生姿,实则一片茫茫,最易误人。” ??“换想,科举之后是仕途,宛如由江河进入沧海,你若是不知所措,势必会有暗流推你前行。” ??裴少淮仔细听着,一句句记入心间。 ??他听完,静静沉思细品,久久没有说话。石桌上的那盏茶水泛起涟漪,已经凉透了,裴少淮端起呷了一口,未曾发觉茶水冰凉。 ??这番话,是这个世道里一位智者的倾囊相授,善意指引。 ??裴少淮感激言道:“谢南居先生指点迷津,小子都记住了。” ??“裴小友不必言谢,我们老两口平日闲来无事,见到了好文章不免贪图点评一番,若能对裴小友有所助益,自是最好不过。”邹阁老言道,“裴小友闲暇时,欢迎常来闲叙,地方虽小,却有柳荫凉亭。” ??“小子荣幸至极。” ??邹老夫人拆台道:“他便是想找你来聊天解闷,可不见得有几个人能听懂他的那些弯弯道道。” ??时间快到了午膳时候,裴少淮起身告辞,在次表示感激,方才离去。 ??老两口目送裴少淮离开后,继续闲聊。 ??“老头子,可有些年头没见过你如此上心指点后生了。” ??“总是要遇见身正聪慧的,我才有机会指点罢?” ??…… ??之后的时日里,裴少淮时常投帖拜访邹阁老夫妇,邹阁老每每见到裴少淮都很高兴,言道:“以往我同他们说一句,他们总要半晌才理解过来,还是同你相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