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139节 (第2/2页)
?秋收,哪怕是再累,也是让人高兴的。 ??二大队今年,不光种了大田。 ??于守广真的按照许世彦所说,把去年做货的参地,全都种上了黄豆。 ??那黄豆的长势出乎预料的好,可把大家都高兴坏了。 ??不用说别的,这些黄豆可不在上级的定额之内,不用上交。 ??到时候送到油坊榨油,豆油一家能分点儿,豆饼还能留着明年参地追肥。 ??然后参地增产,大家伙儿的收入增加。 ??哎呦,这么一想,就觉得生活特别有希望。 ??秋收时节,连学生都放农忙假,队里老老少少只要能干活的,全都得下地干活。 ??忙完了队里的,还得收自家那点儿自留地。 ??许家爷俩都在山上,队里秋收不用他们,可自留地不行啊。 ??于是许成厚留守参地,许世彦早出晚归,回去收自留地。 ??苏安瑛怀孕八个多月,挺着大肚子,也想去帮忙干一点儿,吓得许世彦赶紧把媳妇哄回家去。 ??上辈子,许世彦因为矿上出事故受重伤动弹不得。 ??那时候兄弟们都搬走了,许成厚得忙着队里的活。 ??许家又是自留地又是小片荒,实在忙不开,才会让苏安瑛怀着孩子往回挑地瓜。 ??如今许家没那么多自留地,也没有小片荒,再说许世彦也好好的,哪能让大肚子的媳妇干活啊? ??两家的自留地也没多少,不到一亩,许世彦很快就收完。 ??正好这时候,队里通知,九月十八号开始,二号桥起参。 ??作为技术员,许世彦理所当然要跟着一起去起参。 ??十八号这天,许世彦带着一群小伙子直奔二号桥,到了那儿,就安排人干活。 ??许世彦带着赵建设、杨春明、冯超等人,直奔去年追肥的那五十丈试验参地。 ??“别的咱不管,今天咱就把这五十丈起出来。 ??当场泡秤,再跟旁边的参地做对比,看看豆饼水追肥的效果咋样。” ??许世彦指着那五十丈棒槌,信心满满的说道。 ??其实都不用起出来棒槌,光是看上面的棒槌苗,就有明显的区别。 ??这边追肥的五十丈,那棒槌苗长的比不追肥能高出来半尺,茎秆也粗,有的都能赶上小手指头。 ??就这苗,底下的棒槌还能差了? ??大家伙儿二话不说,开始动手撤参棚起参。 ??杨春明抡着三齿子,一下端上来三棵。 ??“哎呦,这棒槌真不错啊,看看,个头挺好。” ??三齿子一抖搂,三棵棒槌就露出来了,果然白白胖胖的挺水灵,看着就不错。 ??别人一听,也都着急了,赶紧抡着三齿子开刨。 ??接着,就听见冯超也说,棒槌长的不错。 ??做试验田这五十丈棒槌,正好是一个串儿。 ??旁边也有人在起参,大家伙儿一听说这边棒槌大,都过来凑热闹。 ??还有的人,就从那边拎过来十多棵棒槌做对比。 ??一比之下,果然不一样,追肥的要比不追肥的大一圈。 ??“行,这些棒槌单独装袋子啊,回去做好标记,单独加工。” ??不光要试验水参产量,还得试验一下做货的出货率,这样才能确定追肥的真正效果。 ??许世彦说话必须好使,赵建设几个按照许世彦说的,这五十丈棒槌起出来,都单独装着,麻袋上用笔写上记号。 ??到下午干完活,五十丈棒槌正好装了满满当当十一个麻袋。 ??早晨上山的时候,带了大杆秤。 ??于是几个棒小伙儿过来,找木杆子穿进杆秤的吊环里,秤钩子勾住麻袋。 ??两边小伙子抬起木头杆子,麻袋离地,那头有人拨弄着大秤砣,直到秤杆微微抬头,然后报数。 ??“九十八斤。” ??这年月的麻袋小,装豆子啥的分量重,装棒槌多数都在一百斤上下。 ??十一个麻袋全都过秤,然后去了麻袋的分量,最后算出来,五十丈一共起水参一千斤一百斤多点。 ??一麻袋再扣去二斤土,也就是说,平均一丈产二十斤出头。